為什麼孩子的閱讀能力突然停滯不前呢?

幼兒園到三年級的「學習閱讀」(Learning to Read)主要涉及認讀、詞彙認知和書寫。然而,當孩子到了四年級,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開始下滑,對閱讀也失去了興趣。這是因為教學內容轉向了「閱讀學習」(Reading to Learn),要求學生從理解詞彙到理解文章、應用知識。本文將探討這個現象,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激發閱讀動機。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孩子的閱讀能力突然停滯不前呢?

如何讓小朋友有效地學習第二語言?

現今社會著重多語(multilingual)溝通,懂得多種語言對學習、工作、旅遊等等均有幫助。從小培養小孩的雙語能力,不但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母語的能力,還可提升孩子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包括注意力、決策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可是,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學習第二語言呢? 訂立短期目標 要完全掌握一種語言,善於聽說讀寫,看似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但我們可以把這個長期目標拆開變成一些短期目標,例如:「我每星期(甚至每日)要學懂多少個短句」。這樣的話,我們的目標更易看見及達到,比起廣泛的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更具體仔細,有助我們督促自己學習。 語言環境 當小孩長時間沉浸在一個語言環境,能增加他們聆聽和說話機會。家長可以多帶小朋友到公園、 博物館等,接觸更多說該學習語言的人,增加詞彙及提升流暢度。另外,如果家長懂得該學習語言(例如廣東話),可多在家裏與孩子說該語言,讓孩子從不同生活經驗裏迅速地掌握該語言。 寓學習於遊戲 遊戲是小朋友學習的必要元素。我們可以把詞彙、句式等等融入遊戲當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遊戲種類有很多種,例如看圖說故事、桌遊、或把詞彙加入於拼砌遊戲裏(LEGO)。家長亦可自創屬於自己和孩子的獨特遊戲,從而有助孩子自主學習。遊戲能減輕小朋友學習新語言的壓力,讓他們輕鬆愉快地提升語文能力。 Reference Source: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讓小朋友有效地學習第二語言?

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故事演說

何謂故事演說(storytelling)? 美國的National Storytelling Network (NSN) 定義故事演說為「運用文字和行動展露故事元素及影像的互動藝術,並能促進聆聽者的想像力」 。讓小朋友說故事,除了可訓練他們的溝通技巧和語文能力,在心理學的層面上,故事演說還能配合孩子的全方位成長。 1. 情緒管理 (圖片來源:http://toosmall.org/blog/4-things-to-know-about-your-childs-social-emotional-development ) 故事演說著重孩子如何演繹故事,例如從多個方向去解釋和延伸故事內容。有研究發現,互動式故事演說(interactive elaborative storytelling)小組比朗讀故事(read aloud)小組的小朋友產生更少的不安情緒,同時能掌握更多詞彙。此外,故事內容經常圍繞主角遇見的事物,並講述主角所產生的各種心情。孩子能透過演說過程,學習不同的詞語和句子,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的情緒發展有莫大幫助。 2. 腦部發展 (圖片來源:https://www.triplep-parenting.net/global/triple-p/?cdsid=fk9nvm920j43app0j1v0bbsn37 ) 相比起閱讀圖書(picture-book reading),故事演說更能刺激大腦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在故事演說的過程,孩子需要主動地在腦海裏想像故事情節,因而有更多機會運用大腦的前額葉。而前額葉有助我們記憶、創意、專注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也可從腦部結構解釋故事演說如何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除了前額葉,互動說故事的方式也能刺激左顳葉(left temporal lobe)。左顳葉負責語言上的記憶能力,例如單字與名字的記憶。它會處理我們聽到的聲音和語言,和其他感覺整合,例如視覺、情感等,再把這些感覺處理,產生有意義的訊息。因此,在孩子參與故事演說後,我們都能看見他們的語言能力有所進步。 3. 培養同理心 (圖片來源:https://www.notimeforflashcards.com/2012/12/teaching-kids-empathy.html ) 另外,故事演說還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empathy)。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定義同理心為「正確同理性地瞭解當事人其內在經驗的覺察,感受到他的內在世界,彷彿是自己的經驗」。同理心可分為認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孩子在理解和演說故事的過程,可逐步了解故事人物的處境和感受,學會置身他人角度去看待事情,嘗試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所以故事演說能讓孩子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同時培養同理心,有助人際關係的發展。 由此可見,故事演說在各方面均能配合孩子的成長,包括語文能力、情緒發展、人際關係等等。家長可多鼓勵、陪同孩子說故事,一起感受故事演說的樂趣吧!…

Continue Reading 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故事演說

PN面試全面睇

范霈宜 ( 言語及學習發展顧問 ) 心樂言語及學習發展評估中心 一踏進10月,又是PN班面試的高峰期開始,相信不少家長都正為孩子能否順利完成面試和考入心儀的學校而擔憂。坊間已有不少關於PN班面試內容的資訊,面試形式、面試內容及題目大家都可以透過眾多不同的渠道接收得到,所以今次我主要希望分享面試背後的真正意義。 一般學校都希望透過面試了解孩子的個性和發展,並了解家長教育理念和學校的理念是否一致。家長可以循以下幾方面入手,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寶寶的能力。 1. 大小肌肉發展 有不少的PN班面試都會請孩子嘗試疊積木、手抓板等遊戲,老師主要會透過這些活動觀察孩子的大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發展。一般大小肌肉發展良好的話,自理能力相對亦會較高,因為一些日常動作如穿鞋子、拿餐具等都需要良好的大小肌肉發展和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小貼士: 家長可以孩子進行疊積木、手抓板等活動,提升他們的大小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亦建議鼓勵孩子自己使用餐具進食,孩子一般在一歲半左右已經可以開始在成人協助下逐步掌握使用匙羹和杯。儘管一開始可能會比較髒亂,但讓孩子自行進食是最佳的訓練。 2. 言語溝通能力 另一些熱門的面試項目包簡單的對答 (例: 「你叫咩名?」、「你幾多歲?」、「今日邊個陪你嚟?」)、指令 (例: 「擺積木喺籃裡面」)、基本詞彙理解及表達 (例: 在一些物件中指出老師所說的物件、請孩子說出物件的名稱)等。老師會透過這些活動觀察孩子的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孩子一般在兩歲左右已能掌握以下能力: 語言理解 - 簡單問題,包括「乜嘢?」、「邊度?」、「邊個?」、「有冇?」- 簡單指令 (例:攞喺盒度、攞杯杯) 語言表達 - 開始運用兩詞句表達 (例:我要、要波波)…

Continue Reading PN面試全面睇

家長如何考慮讀唔讀PN!?

范霈宜 (執業言語治療師) 心樂言語發展評估及訓練中心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曾經或正為應否讓孩子讀PN班的問題而苦惱。我亦曾遇過不少家長就此問題徵詢我的意見。我一般都會避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孩子的升學安排需經過多方面的考慮,並非我這個「外人」可以單方面為孩子決定。但我建議正為就讀PN班與否而躊躇的家長們先想一想: 「讀PN班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因為家中缺乏人手照顧小朋友,讓孩子上學似乎是個權宜之計。但在我曾經遇過的家長之中,單純因為照顧問題而讓孩子上學的其實少之又少,絕大部份都是希望孩子為幼稚園面試做好準備、升K1時更容易適應。今次就讓我為大家分享升讀幼稚園的三大必備能力吧。 1.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PN班其中一項重點的學習目標,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需學會自己上廁所、洗手、穿鞋、吃飯等。但想深一層,如果父母與孩子在平時的相處中都能適度地放手讓孩子嘗試,上學未必是孩子學習獨立的唯一場所。 2. 言語溝通能力 經常都會聽到家長表示「希望小朋友上學後說話會進步」、「因為小朋友開始上學,所以說話都多了」。但為什麼上學會令說話進步? 沒有上學的孩子的說話能力又是否會比有上學的孩子差?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言語溝通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孩子在學校裡會接觸到不同的老師和同學,老師亦會在課堂中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事物,語言環境豐富,孩子的說話自然亦會進步。但大家亦不要誤以為讓孩子上學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我曾遇過有家長向我抱怨說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弱而聽不懂老師的指令,孩子被老師誤會為不合作; 亦有家長告訴我因為孩子的說話不靈光,所以非常缺乏自信,從不開口跟老師和同學說話。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言語溝通能力,除了在學校之外,家長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和適當的協助。 3. 社交能力 學校的群體生活的確是孩子鍛鍊社交能力的好地方,但這也不代表孩子不上PN班就不能建立社交能力。平時多帶孩子到不同的地方體驗,與不同的人交流互動都一樣可以培養孩子的信心和社交溝通力。而且,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有時可能比單一地接觸相同的群組更能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呢! 凡事多面看,上PN班固然有其好處,但這亦並非升讀K1的唯一出路。家長們只要考慮清楚自己的期望、孩子的能力和家庭的需要,定必能為孩子作出合適的選擇。 iSpeech全港獨有「上門說故事」 👦🏻為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 立即預約

Continue Reading 家長如何考慮讀唔讀PN!?

3個步驟 – 從「故事」啟發創意思維

范霈宜 (執業言語治療師) 心樂言語發展評估及訓練中心 類化 (Generalization)是學習過程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類化」,意思就是利用舊經驗和新經驗之間的類似點幫助學習新經驗的學習。良好的類化能力有助提升學習效率,因為「類化」有以舊釋新的作用,即運用舊有經驗和知識來解釋新的事物,這樣便不需每一次遇到未接觸過的事物時都要重頭學起。 按照「類化」這個學習原理,我們與孩子說故事時,一方面可以利用孩子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協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另一方面亦可以利用故事的內容讓他們有機會學習新事物。舉例說,大人與孩子說一個一家人坐飛機去旅行的故事時,孩子會因為已知道飛機是一種在天空上行駛的交通工具,所以在閱讀故事時會更容易理解和投入故事內容。而在閱讀故事後,孩子亦會因為在故事中認識到坐飛機去旅行的情況,在他們下一次有機會親身去旅行時能更容易理解坐飛機的程序。 為了加強「類化」的效果,我會建議大人與孩子講故事後,可以設計與故事內容相關的類化延伸活動。這些延伸活動沒有特定形式,不論是手工製作、角色扮演、漫畫創作,甚至簡單至一段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對話都可以。大人可以發揮創意,根據孩子的喜好設計不同的活動。 (1) 累積故事詞彙庫 一般來說,因應孩子的能力,類化延伸活動可以分為幾個主要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累積詞彙。因為故事的題材廣泛,孩子可以透過閱讀故事接觸到不同的事物,所以與孩子說故事是協助孩子累積詞彙的好方法。例如,大人和孩子一起閱讀一個有關一家人去酒樓飲茶的故事後,如果立即與孩子進行一個活動讓孩子學習不同的點心,必定能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和相關詞彙的認識。 (2) 加強故事與生活的理解 另一個可以透過類化延伸活動達至的目標是加強孩子對生活事件的理解。雖然現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但如果在過程中大人沒有加以解釋,有時孩子難以完全理解當刻的經歷。我們可以透過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來加深他們對生活事件的理解。例如,與孩子一起閱讀一個有關運動會的故事,我們可以來一場角色扮演活動,讓孩子詳細了解原來運動會是需要預先報名,到比賽當日會有啦啦隊打氣,比賽完結之後會有頒獎禮。這都會讓孩子能夠更透徹地了解不同的事物。 (3) 從故事擴闊生活經驗 第三個類化延伸活動的目標是擴闊孩子的生活經驗。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孩子沒有機會親身體驗的,而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媒界讓孩子可以接觸到這些事物。以這個有關游水時遇溺的故事為例,孩子可能沒試過遇溺,但透過故事他們會了解到遇溺時會感到很害怕、求救時需要呼喚救生員來營救。如果閱讀故事後再配搭一個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孩子扮演遇溺的人或救生員,必定可以令孩子對故事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延伸活動.啟發解難及創意思維 最後,我們亦可以透過類化延伸活動啟發孩子的解難及創意思維。很多孩子所閱讀的故事都是描繪主角所通到的問題及解決難題的過程,透過閱讀故事後的延伸活動,大人可以引導孩子發揮他們的創意,可以請他們代入故事角色想像如果他和主角遇到相同的問題時該怎麼辦。這不但有助鼓勵他們作更豐富的表達,亦可以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說不定下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同的情況時,孩子已能自己解決問題呢。 立即預約 - 故事演說訓練班 報名

Continue Reading 3個步驟 – 從「故事」啟發創意思維

【專家教路】應唔應該同小朋友講「疊字」?

家長疑難: 健康院的姑娘建議對小孩説話不用疊字 ,但我見導師有時會用疊字,你們的專業意見如何? 專家回應: Heily Ho 言語治療師 有時與小朋友相處,大人都會不自覺用上「BB話」、疊字,好似「玩波波、食餅餅」。有些人會認為疊字會影響小朋友的言語發展。從言語治療師的角度來看,甚麼時候應用疊字視乎小朋友的言語發展程度來決定。對於小朋友來說,疊字、BB話這些不斷重複及較誇張的語氣,都能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從而幫助小朋友更容易掌握及理解詞彙,還可以增加小朋友與大人溝通的動機。但是,當小朋友漸漸長大,大約到兩歲半左右開始學會說句子時,家長就應慢慢減少疊字及BB話,漸漸用回一般大人說話的方式來對話。這樣,小朋友才可知道如何正確表達,並學習更多的句式及詞彙。 預約線上1-1專業諮詢

Continue Reading 【專家教路】應唔應該同小朋友講「疊字」?

【Home School學編程】3歲成Google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學生!

一般來說,3歲是入讀幼稚園的年紀,香港一名3歲男童成為Google香港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完成課程的學生。 於2016年Google就於香港設立Google CS First課程,推廣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教育,並設立以廣東話課程,讓更多學生可以母語享受學習編程的樂趣。Elton的母親是一位青年企業家... 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Home School學編程】3歲成Google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學生!

【Home School學編程】3歲成Google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學生!

https://youtu.be/8qmJrEegQQc 一般來說,3歲是入讀幼稚園的年紀,香港一名3歲男童成為Google香港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完成課程的學生。 於2016年Google就於香港設立Google CS First課程,推廣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教育,並設立以廣東話課程,讓更多學生可以母語享受學習編程的樂趣。Elton的母親是一位青年企業家,創辦三間公司同時亦擁有言語溝通專門知識,於去年Elton的母親參與了由Google CS First 舉辦的活動,便計劃結合Google的線上資源和她在言語學習及科技領域的知識,在家把編程的科技概念帶給Elton。 Google CS First的課程是專門為高小及初中的學生而設計的,誰知Elton於學習時顯得非常主動和雀躍,於是母親便把他的學習過程輯錄成影片與Google CS First的團隊分享。Google 團隊看到影片後留下深刻印象,並說Elton是Google香港課程開辦以來最年輕的學生,認為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棒的範例,讓更多人看到科技在孩子的可能性。Google CS First團隊於來年仍會著力推廣千人編程同樂日、老師領袖培訓和支援等不同的編程課程和社區活動。 在STEM教育的大趨勢下,想自我增值和孩子一同面對多變的未來,立即成為我們的一份子,把有意義的科技應用概念帶進孩子的快樂世界,讓孩子的學習變得不一樣! 立即成為家長義工

Continue Reading 【Home School學編程】3歲成Google計算機科學最年輕學生!

預約上門說故事

知道語言環境對小朋友的重要性,但仍未能提供有效的母語學習環境? 知道說故事的好處,但未能引起孩子的閱讀和表達興趣? iSpeech 首創為香港孩子提供😍「上門說故事服務」😍 透過上門說故事,為孩子... 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預約上門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