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霈宜 (執業言語治療師)
心樂言語發展評估及訓練中心
看圖說故事是小一入學試及初小說話評估的主要形式之一。小朋友最初接觸看圖說故事時,可能會因為未能充份掌握說故事技巧而出現故事內容過於簡單或欠缺連貫性、誤解故事主題以致離題、詞彙及句式單調貧乏等情況。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的小貼士,讓孩子成為口齒伶俐的故事小達人:
1. 看圖找重點
要敍述貼題及內容豐富的故事,小朋友首先要學會觀察及辨別故事圖片中的重點。家長可以引導小朋友在故事圖片中找出「時間」、「人物」、「地點」、「事情」這四大元素,並嘗試運用完整的句式描述加以描述 (例: 朝頭早,媽媽帶哥哥去酒樓飲茶)。有些時候圖片中可能未有清晰描繪所有的元素,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作出合理的推測 (例: 圖片中沒有明確提及「時間」這個元素,但因為故事中的人物正準備睡覺,因此可以推斷故事是在晚上發生)。
2. 觀察故事人物的情緒變化
想故事變得生動有趣,小朋友不但需要敍述故事的表面內容,更需要隨著故事的發展描述故事人物的情緒及想法。當小朋友能夠按照故事圖片敍述故事的大概內容,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運用不同的情緒形容詞描述人物的感受。一開始小朋友所運用的詞彙可能會較單調,家長可以透過不同的故事教導孩子更豐富的詞彙 (例: 避免過度使用「唔開心」描述所有負面情緒,可按照不同的情境引導孩子運用「傷心」、「失望」、「生氣」、「後悔」等詞彙作更準確的描述)。
3. 注意故事圖片之間的連貫性
一般看圖說故事的評估模式都會有四幅故事圖片,小朋友需要留意圖片與圖片之間的變化,避免只機械式地敍述每幅故事圖片的表面事件。例如,第一幅圖片是在晚上發生,而第二幅圖片是在早上發生,這表示第幅圖片是發生在第二天的事件; 如前一幅圖片的背景是學校,下一幅圖片的背景是家裡,則代表主角已經放學回家了。小朋友需要學懂觀察和清晰敍述這些變化,以確保故事內容通順和連貫。
4. 連接詞運用
靈活運用不同的連接詞可以直接令故事內容變得通順和豐富。有時小朋友可能會過度使用「跟住」、「之後」這類連接詞,這不但令故事內容單調沉悶,更會令故事中很多不同的因果概念、轉折關係等被忽略。因此,家長可以引導小朋友於故事中連用不同種類的連接詞以表達事件之間的不同關係,例如因果關係 (例: 因為妹妹就嚟遲到,所以佢連早餐都冇食就出咗門口)、轉折關係 (例: 雖然哥哥好想食雪糕,但係佢冇錢買)、假設關係 (例: 如果之前有聽媽媽嘅說話努力溫習,哥哥就唔會考試唔合格)。